吳仁傑先生的西藏阿里遊記
五月份的西藏講座上,我有注意到他進來公司,由於他本身眼睛有弱視的缺憾,所以從他進來公司時,就柱著拐杖走路,所以我就有注意到他!在講座快要結束的時候,他來到我的前面,問我九月份的阿里團可以成團嗎?他說真的很想去阿里,這是他的心願!我就直接的答應他說,我一定幫你開這一團,我們一定會成團去阿里的。 之後,吳仁傑先生參加了發現者旅行社 2010 年 09/11 日的阿里團,一路上也盡可能的不麻煩大家,回來之後他利用自己單位上的週會,與同事們分享此次旅遊的心得,照片搭配著文字一切顯得很生動,讓大家有置身行程之中,敘述內容就是那麼的平實,讓讀者有更想親近阿里的衝動,由於一切都寫的那麼真實,所以在他將這份文章寄給每一位團員時,我想也值得與廣大讀者分享!在徵得他本人的同意下 PO 在網頁,希望您也會喜歡他此次旅行的心情! 以下是他所撰寫編輯的內容!
西藏
2025.11.14
大家好
上次利用計畫檢討匆促的分享前三、四天的相片也許意猶未盡。以下簡單的整理一些相片與大家分享,就當作這次的出國報告。夢想不是特定年齡的專利。這次能離開這麼多天,要感謝我們團隊繼續賣力工作,以及各位老闆們的體諒。當然,更要感謝同行團員及領隊一路上的協助。
緣起
許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到西藏,這個醞釀已久的計畫有許多因素。大約十年前參加絲路之旅,經過青海日月山。文成公主赴土蕃和親,入藏前曾駐足於此。摔破"日月寶鏡"與淚水化成倒淌河的傳說,當時即引發對此神祕古國的嚮往。回顧歷史,土蕃應該是一個好戰的民族,與中國的恩怨牽扯不清。近代史的西藏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愛好和平的虔誠佛教徒。目前,西藏有個流亡政府,要爭取獨立復國。時空的轉換,令人唏噓不已,也增添對此國度的好奇。
幾年前,無意間讀了賴喇嘛十四世的自傳,對於西藏有個概括的了解。基於立場角度不同,一方面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另一方面被認為是民族的叛徒。中共宣稱和平解放西藏,達賴則指責有計畫的泯滅藏傳文化。暫且撇開紛紛嚷嚷的爭論,能置身於歷史過去存在的空間,冥想陳年往事,是想體驗西藏的另一誘因。
西藏被視為南極與北極之外的世界第三極。藏北高原又是世界屋脊中的屋脊,平均海拔 4500 公尺至 5000 公尺。含氧量約為平地 60%以下所引發的高山症(也就是古代所謂的"瘴氣"),令人畏懼。在此惡劣的環境下,有淳樸的游牧民族,有世界著名的羌塘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,包括數十種一、二級保育動物,如藏羚羊、藏原羚、野藏驢等等。亞洲幾條主要河流均源自西藏,包括長江、黃河、湄公河、恆河、印度河等等。近年來中共大幅規劃西藏雅魯藏布水壩工程,引發印度不惜一戰的姿態,可見其掌握水資源的重要性。另外,西藏貴金屬種類與儲存量舉世矚目,最近扎布耶錯的鋰鹽礦更引人重視。如此景觀,怎能不親身體驗?
百聞不如一見,以上種種,都是激發此行的動機。雖然相關背景資料已經準備好幾年,臨行前還是感到所知僅九牛一毛。十六天的行程要走完四、五千公里,可以想像時間相當緊湊,無法仔細品嚐。只能以隨緣的心態面對每一天的驚喜。
行前的準備
大量的閱讀相關資料,包括歷史、地理、生態、人文時事等等。廣泛深入了解一些背景,有助於旅程的體驗與樂趣。為了讓身體達到最佳狀態,三個月前停掉喝了多年的咖啡,調整正常作息(當然不會像以往一樣超時工作)。每天早睡早起,清晨游泳或走路一小時。除了高山症,視力問題是另一個疑慮。疑慮歸疑慮,不親身體驗,永遠無法知道是否能克服。
時間: 99 年 9 月 11 日至 99 年 9 月 26 日
行程
從台北飛成都。隔天早上飛拉薩,休息兩天後出發前往藏北高原。搭吉普車經班戈、尼瑪、改則、獅泉河。然後沿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山谷,經札達、塔爾欽、普蘭、帕羊、吉隆到絨布寺一窺珠峰。回程經日喀則、羊卓雍措至拉薩。下圖為整個行程示意圖,紅色數字為大約海拔高度(公尺)。

高山症主要是氧氣不足造成,常常聽到西藏空氣中的的氧氣只有平地的一半,甚至 45%。對於此點始終抱著一個大問號。根據高度和大氣壓力的關係,藏北高原的行程應該不會到一半的程度。以下是這幾天行程中的大氣壓力,其實大部分的地區氧氣量都有平地的六成以上。行程中氣壓對低的應該是在班戈,只有 550 – 580 hPa,在此度過最難忘的一夜。當然不同季節氣壓會變動,會再持續追蹤。
9/12 拉薩

9/13 拉薩

9/16 改則

9/17 獅泉河

9/19 普蘭

9/23 定日

9/24 日喀則

啟程
為了適應高原環境,在拉薩的兩天除了參觀布達拉宮與大昭寺外,就是盡量休息。布達拉宮下的紅色標語特別醒目,引發一些省思。 ![]() | 在班禪開的餐館吃完豐盛的傳統藏族大餐後,隔天就要開始藏北高原的旅程。 ![]() |
| 這次行程路況還好,雖然歷經幾次有驚無險的狀況,沒有太大的麻煩。吉普車前後上下左右 3D 式的震動已在預料中,也是此行的樂趣之一。在這種不能預期的晃動下,加上車窗往往蒙上一層沙土,要攝影有相當困難度。 | |
離開拉薩,在青藏公路上數十輛軍用卡車往新疆前進。

青藏鐵路與青藏公路大約平行前進,在高聳的山峰下,青藏鐵路顯得渺小。

青藏鐵路與念青唐古拉山脈。 ![]() | 翻越過海拔 5190 公尺的那跟拉山口前往那木措,山口飄動的經幡。第一次翻閱五千公尺以上的山口,無法壓抑興奮的心情。 ![]() |
納木措及念青唐古拉山脈的雪山。雲和光線賦予高原不同的景象。這天雲層很厚,看不到湛藍的湖面,但別有一番風味。此行成最大的遺憾是無法在每個地點停留足夠久的時間,好好坐下來欣賞美景。但果真如此,也許要一兩個月才能回家。 ![]() | 單是雲層的變化就令人嘆為觀止。光線和變化多端的雲彩讓高原充滿生命力。 ![]() |
再看一眼納木措後,將前往班戈。在班戈體驗到缺氧窒息的感覺,終身難忘。 ![]() | 前往班戈途中,念青唐古拉山中段的加杜峰(6088公尺)不斷出現在視野中。 ![]() |
前往班戈途中的羊群。 ![]() | 又有更多滿山數不清的羊群。 ![]() |
現在是下午五點二十三分,我們要越過最遠的山頭,再搖晃兩小時才會到班戈。 ![]() | 藏族的房子看起來總覺得少了一個屋頂。 ![]() |
第一次涉水。 ![]() | ![]() |
初見藏原羚。藏原羚有著名的心形白色臀斑,是二級保育動物。這麼遠,需要將相片放大才看得到白屁股。 ![]() 色林錯是西藏第二大湖,也是中國第三大鹹水湖。色林湖藏語意為"威光映复的魔鬼湖"。離開魔鬼湖沒半小時就遇到第一次狀況。 ![]() | |
原本要通過遠方的橋。可是橋壞了,師傅們需要繞道過河。 ![]() | 當我們過了河,回頭一看! ![]() |
隊友的車卡在河中央,最後靠友車協助脫困。 ![]() | 已渡河的隊友雖然沒有幸災樂禍,但抓住機會,喀擦喀擦照個不停。 ![]() |
當然最後都陸續渡了河。可以看見河水幾乎淹到車身的一半。 ![]() | |
當要再度出發時,之前擱淺在河中的車輛發不動。拖了好幾圈才能發動啟程。 ![]() | 下午三點左右,終於找到可以燒開水的藏族人家,在高原吃了第一碗泡麵。餓到不行的時候,什麼東西都好吃。 ![]() |
飽足之後,繼續趕路。可以看見渺小的車身,鼓動陣陣塵埃。 ![]() | 清晨繼續涉水趕路。今天目的地是改則。 ![]() |
一輛載滿修路工人的卡車駛過,泥漿四濺。一路有饅頭似的雪山相伴。 ![]() | 再度見到藏原羚。遠處密佈的烏雲,營造出詭侷的氣氛。 ![]() |
遠處的犛牛群。 ![]() | 狂奔過馬路的犛牛與車爭道。其實不確定犛牛與車爭道,還是車與犛牛爭道。 ![]() |
目的是改則。無論有路或沒路,只要朝改則方向前進就對了。師傅們的方向感都很好,渡河更是家常便飯。相較於最後幾天的柏油路,3D 的搖晃有趣多了。 ![]() ![]() | |
再濃密的烏雲或是泥濘的沼澤還是得穿越。 ![]() | |
下午四點五十三分好不容易看到一個小村落。 ![]() | 二號車捲起的沙塵暴讓人敬而遠之。之後謝師傅就一直離二號車遠遠的。 ![]() |
遠離沙塵暴。雖說如此,一路上享受著沙塵暴在不同光線與背景所反射出來的變化。 ![]() | |
接下來要面對的,或許是另一場暴風雨。 ![]() | ![]() |
暴風雨前的經幡與犛牛角。 ![]() | |
我們必須穿過前面的烏雲,獎賞是看到第一到彩虹。 ![]() | |
雨過天晴,繼續趕路。 ![]() | |
還是擺脫不了二號車捲起的沙塵暴。 ![]() | |
暮色低垂,下午八點多,改則出現在眼前。 ![]() | |
晚上八點半的改則街道上依舊忙碌。 ![]() | 一對放學後還在街上玩耍的兄妹要我幫他們照相。看著照相機 LCD 螢幕自己的影像,兩個小孩開心的不得了。 ![]() |
清晨改則的天空看不到任何雲彩,可以預期今天是好天氣。與昨天烏雲密佈相較之下,有天壤之別。 ![]() | |
今天需要趕很長很長的路,太陽還沒出來就出發前往獅泉河。 ![]() | |
清晨的陽光反射出金黃色調,路面紋路清晰可見。前車引發的沙塵暴增添不少趣味。

雖然缺少雲彩的點綴,高原的景觀依舊令人震撼。

名不見經傳的小湖,倒影卻攝人心魂。

偶而可以遇見修路工人,有些還會對我們這群不速之客揮手。

百看不厭的山光湖色,尤其是微露的雪山。如果能有一些雲彩就更完美。


野藏驢第一次出現。野藏驢是一級重點保育動物,九月正是它們吃得肥肥胖胖的時候。18-70 的變焦鏡派不上用場。

偶而也會遇上飆車族。

藏北高原山脈顏色變化莫端,主要歸因於不同程度的陽光與雲層。當然,岩石中不同礦物的成分也是造成顏色千變萬化的原因之ㄧ。

不顧師傅們猛按喇叭,一路往前衝的羊群,顯現出活力的一面。這次應該是人與羊爭路。

密佈的烏雲,讓我們看到第二到彩虹,時間是晚上八點。我們離獅泉河應該不遠了。

由於大陸沒有時區之分,獅泉河清晨九點零四分依舊朦朧一片。

今天開始將沿著岡底斯山南下。

繞過一山又一山,景色非筆墨所能形容。

在全國援藏的口號下,道路的施工處處可見。在此也發生一個小插曲,多虧領隊機智的反應,化解危機。

左邊應該是岡底斯山山脈。

今天要穿過阿伊拉日居山脈到札達。途中要翻越海拔 5387 公尺的拉吾切拉山口。沿路開始有積雪,施工部隊也無所不在。

在無預警之下,車隊陷入爛泥中。領隊、師傅們忙著脫困,我們卻依舊卡擦卡擦照個不停。

可以看到我們的車子輪胎陷入的泥沼有多深。車子脫困後,要直接從左邊路旁的"便道"直接滑到山下(右上圖)。

當牛頭牌的車頭朝下時,從傾斜的角度可以預期這一段路保證刺激。

下午兩點多總算找到沖泡麵的熱水。

札達特殊的地質,經過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而成的土林,令人讚嘆。


札達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超多的標語口號。

風沙之大,不得不隨時戴上口罩。

看到昏暗的曙光,就知道今天動身很早,目的地是塔爾欽。

“喜馬拉雅山,峰峰相連到天邊"。今天開始,將沐浴在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之間的山谷。

一千多年的歲月,日復一日,金色的朝陽,灑在古格王國的古堡。

遺跡的背後,隱藏多少故事。

古格王國所引發時空的遐想,不下於布達拉宮。有機會再聊。

王朝的滅亡不會在一夕之間,再多的相片也無法解讀廢墟的密碼。

離開難忘的古格王國,壯觀的土林令人目不暇給。

流經札達土林的象泉河,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西段蘭塔附近的現代冰川,西流橫切阿伊拉日居,經札達後穿越喜馬拉雅山後匯入印度河。

我們要再度翻越阿伊拉日居回到 219 國道。

百看不厭的景色。

雖然上了 219 國道,師傅們也沒閑著,還是常常要繞便道,輾過泥濘的道路。一不小心我面前的擋風玻璃就糊成這個樣子(右下圖)。

已經迷失在群山中!忘了這是哪裡。


沒想到能再見到野藏驢。

從濃密密的烏雲下穿過有壓迫感。是否又要經歷一次暴風雨?這種情況下更能感受大自然的震撼力。

沒辦法,塔爾欽就是朝這個方向!

清晨薄雲半掩的岡仁波齊神山。傍晚我們會再見到它的真面目。

岡底斯山脈的雪山。

晨霧中的聖湖瑪旁雍措,真希望能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這裡,沒有任何干擾。

一位來自印度的香客,前往冰冷的聖湖中取水。水,真的很冰!

一位印度媽媽,拉著兩位女兒要我替他們照相。看到相機螢幕中的寶貝女兒,笑得合不攏嘴。

全家朝湖邊走去,祝福他們闔家平安。

前往普蘭途中的景色。

普蘭縣城,讓我想起我的老家,也是群山環繞。

香柏林寺

岡仁波齊山腰的江札寺。

在這裡為家中每個人點一盞酥油燈,也為罹患癌症的表妹祈福。感謝小魏的協助。

神山岡仁波齊入口的彩虹。下著雨,大家匆匆忙忙的離開。

再見宛如金字塔的岡仁波齊神山。

神山對面的暮色。

濃厚的雲層與昏暗大地間的空隙,可窺見喜馬拉雅山的雪山。

塔爾欽的黎明,昨日厚厚的雲層依舊。今天要前往帕羊,一個漸漸被遺忘的村落。

雲層下可清晰的看到遠處的湖面。

即使是荒野,也有虔誠的信徒,不斷的對遠處磕長頭。

沒想到在岡底斯山下還可以看到野藏驢。

這張平淡無奇的相片看了許久,想不起重點是什麼。最後終於發現有隻靜止不動的老鷹。

前方道路施工中,迫使我們需要在次步上便道-我的最愛。

車子一駛入便道,我的精神就來了。

只要我們的車不要像這兩輛車陷入泥沼就好。在此不得不誇獎一下謝師傅的精明。

中午依舊是康師傅的泡麵。藏族人家提供的開水。

滿地的酒瓶與垃圾,令人擔憂西藏的未來。

羊群隨處可見。


湖光倒影常常令人捨不得離開。

享受變化無窮的雲是高原最大的樂趣。

帕羊雖然處在被世人遺忘的角落,卻是令人難忘的小鎮。或許是因為受到藏族人家親切的招待,以及意外的生日晚會。

領隊撿不完的牛糞。

清晨從帕羊出發,前往吉隆。

謝師傅與二車保持相當的距離,遠離沙塵暴。

翻山越嶺,過了一山又一山。

前往吉隆途中。

再一次涉水。樂於觀賞前車濺起的水花。

由於天氣不好,沒有看到謝師傅念念不忘的雪山。然而陰雨綿綿別有一番味道。


吉隆海拔低(3500 公尺),幾天下來,終於看到像樣的植物。

離開吉隆,往珠峰大本營前進。今天要爬升一千多公尺。還可以清楚看到連接山谷的經幡。

湖泊、雪山與卷雲構成的美景重複出現。


在山谷顯現人的渺小。

下午一點半終於享受到泡麵大餐。

門外是另一團印度香客就地用餐,還不忘對鏡頭打招呼。

看到 5265 公里的地標,就知道已經上了 318 國道。318 國道起自上海,終點為西藏聶拉木縣樟木鎮,全長 5476 公尺。行駛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很容易睡著。

沿路可以看到代表不同年代的交通工具。

崗嘎镇 (老定日) 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小鎮。

進入珠峰地區的管制關卡。

正要穿越關卡回家的村姑,高興的看著相機中自己的影像。


短暫的邂逅,最終還是要步上歸途。

前往絨布寺途中,遇見可能從大本營下來的自行車隊。我們在此高度要移動步伐都很困難了,真佩服他們的體力。

前往絨布寺的這一段路也不好走。

又是數不輕的羊群。

正式進入珠峰景區。

今天要在絨布寺招待所過夜,海拔約五千公尺。從班戈之後,似乎已適應高山的缺氧環境,不再有高山症的困擾,但是快速移動還是會喘。這裡真的有點冷,尤其是清晨。這個爐灶旁是餐廳最暖和的角落。

絨布寺一角 – 導遊小唐與寺中人員。

絨布寺內的酥油燈。

十一點,珠峰依舊埋在雲層之中。原以為沒機會看到真面目,多虧謝師附超強的念力,一路上堅決的說今天一定看得到珠峰。

十一點十八分,短短二十分鐘煙消雲散,一了心願。看到珠峰,可以理解為什麼多少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,前仆後繼的登頂。

珠峰對面的雪山。

離開珠峰前最後一次巡禮。

在珠峰耽擱太久,要趕往日喀則,海拔 3836 公尺。我們從群山最遠最遠的一端,沿著有如羊腸彎彎曲曲的公路,一路爬上來。

然後從山的另一端,沿著彎曲的公路下山。

海拔 5238 公尺的嘉措拉山山口。

離旅程的終點越來越近。

日喀則江孜一帶的河谷平原是西藏有名的糧倉,現在正值青稞收割時期。處處看得到金黃色的青稞田。

今天主要參觀札什倫布寺 – 歷代班禪的居住地。與在布達拉宮有同樣的感受。

寺內的佛塔。

犛牛糞是藏民重要的資源之一。

收割完後滿載而歸。

這一趟行程中,唯一的意外是滿拉水庫。名不見經傳,一般旅遊介紹很少提到。當第一眼見到碧綠的湖水,就被吸引住。從沒有看見這麼翠綠的湖面。有如群山中鑲上一顆寶石。

一般湖泊的顏色是由藻類或懸浮顆粒造成。推測可能是海拔較低,藻類在此能生存繁殖。不過,湖水也太綠了!雖然反射光降低了綠色的飽和度,還是可看出無法置信的綠。

沿途還是青稞田與雪山。


卡惹拉冰川

喇嘛與僧人對於現代科技可不陌生。

西藏三大勝湖之一的羊卓雍錯。到羊卓雍錯的時間點與天氣都比納木錯與瑪旁雍錯好,湖光山色也更動人。


回拉薩途中,處處是青稞田。

即將到拉薩,旅程就要畫上句點。無論在任何方面,對我而言是大豐收。

拉薩河中的白楊木。

好不容易搭上拉薩飛往成都的飛機。從高空俯瞰拉薩河。

高空俯瞰雅魯藏布江,沒有明顯看到 NASA 所謂的 Tibetan braid。或許雨季剛過,河水高漲所致。

應該已經到達四川上空,可看到冒出雲海的高山。

後記
每天挑選幾張相片,概略的描述整個旅程。記憶力正值衰退中,時間地點可能混亂或錯誤,還好這不是技術報告,不用要求太精確。
再多的相片也無法表達當下的體驗。旅程中的遭遇,團員們生動的故事,讓自己的見聞增長不少。這趟旅行的衝擊,還需要時間慢慢消化。最後再一次感謝同行的團員,無論在佛寺內或荒郊野外,各方面的協助,使得一切順利進行。這也是此行最窩心的體驗。
最後希望我們明年的計畫能順利進行。 吳仁傑 10/10/2010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